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絕不三八的偉大紀念日。

「如果你想『表達』某件事,去問男人;但如果你想『完成』某件事,記得去問女人。」

,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英國名相。

 

由 阿爾豐斯·慕夏 - Art Renewal Center Museum, image 4424,
公有領域,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8879659

乍暖還寒的初春,時序逐漸來到了38日,你我的腦海裡也悄悄浮現出「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IWD)的字樣。但伴隨電商平台、團購社群的連番文案與廣告轟炸,婦女節的精神象徵儼然已被「女王節」、「女神節」等專屬活動與限定折扣給淹沒,甚至在「安太歲不如安太座」或「Happy Wife, Happy Life」的渲染下,拿出「神奇小卡」似乎成為諸多男士或先生們安然度過38日的唯一良方(?!)。但除了如火如荼的行銷策略之外,親愛的方格子朋友們,您知道多少有關於婦女節這一天的冷知識呢?

 

一:(那個……)三八婦女節真的是因為個性比較「三八」?

 

誰這樣認為的?誰?自己先去媽媽還是老婆那邊面壁思過!

 

不少人曾經天真地自以為婦女節的日期與用來指責他人的「三八」互為因果關係,正所謂八八(爸爸)父親節,所以同理可證,因為三八,所以三八!哎呀!罪過罪過!那可是罪孽深重,還帶有濃厚醬缸意味的歧視與偏見啊!

 

就中華民國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彙辭典裡的說明:形容女性傻氣、不正經,粗野或言行舉止違悖常理者,是為「sam-pat」(三八);又客家語中的「像你恁三八个細妹仔,仰嫁得出去呢?」,更是直接將「三八」與「覓良緣」硬生切了個對半呢!

 

因為三八?所以三八?!你才三八!你全家都三八!而且你不只三八,你還三八再加七七四十九。()

 

然而,

 

不可諱言的,有關「婦女節」的由來,其實正是從一群令人作噁的sam-pattio̍h-kâu(著猴)開始……誰?哪裡?毫無疑問,是臭男人們的sam-pat ting-tong,華語的「三八兮兮」是也。

 

話說在距今一個世紀之前,也就是約莫是西元1908年的5月至西元1910年的2月間,隨著職場上持續累積之男女僱員「不同工、不同酬」的不平等待遇,加上女性多次向全男性主導的資方高層溝通無效,且透過同樣由全男性主導的議會請願下,亦無法獲得公部門或民意機構給予正面且積極的回應後,當時分佈在美國各州,數萬名從事紡織加工業的女性勞動者們,在忍無可忍,也或許是求助無門之下,陸續發起了多次直接又果斷的罷工示威!用最原始又無奈的手段,控訴這個危險又缺乏完整保障的工安環境!

 

其中,在西元1909年的228日,在美國社會黨(Socialist Party of America)的號召下,勞權參與者計劃將要於紐約或美國其他主要城市籌組一場專門紀念婦女勞動力的大型活動;而就在同年的38日,數以萬計的女性勞動者齊聚在美國工業大城芝加哥的街道上,她們手拿標語、高呼口號,正面迎戰資方與政客談判桌上的醜陋嘴臉以及毫無同理心的鄙視!

 

與會勞動者們除了要求國會立法縮短婦女工時(當時普遍是14 -16小時)、增加基本工資,停止雇用童工,以及保障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含補助)外,更期盼女性公民有朝一日也能夠跟男性公民一樣,享有理應必然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

 

「麵包加玫瑰!」

麵包,象徵經濟上的保障;

玫瑰,則象徵相對有尊嚴的生活品質;

 

作為女性勞動者群起抗爭時呼喊的口號,「Bread for all, and Roses too.」,颳風下雨,烈日當空,不論晴雨的辛勤勞動,或者是隻身窩在狹小廠房和高風險機台前忙碌工作的女性,她們的汗水,她們的付出,內心渴望的其實是一種「生存」的權利,而不僅僅是「存在」的權利。

 

因為,她們也是「人」!她們當然是「人」。

 

吾人換個角度,世界或歷史的組成與維持絕非單靠男性一種性別的「存在」,從凱撒大帝到華盛頓,從莎士比亞到畢卡索,諸多「不朽」的身影背後,都必定跟隨最少一位女性所留下的足跡,是母親、是愛侶、是孩子、是知己。

 

「女人永遠無法勝過男人……因為她們沒有『妻子』給予寶貴建議。」

,范·戴克(Dick Van Dyke),美國資深名演員

 

勇敢拒絕生理和性別上的霸凌與歧視,更極力爭取男女平等(平權),期盼打破男女不平等之刻板印象的進步思維,在西元19108月於丹麥哥本哈根所舉辦的第二回「國際社會主義婦女大會」(International Socialist Women's Conferences)上獲得了廣大迴響……

 

左邊為蔡特金女士
By Unknown author - Luxemburg, Rosa - Bio,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888791

藉由當年活躍歐美的女權運動家蔡特金女士(Clara Zetkin18571933)登高一呼,歷經分組討論與協議,大會順利取得17個國家,合計近百位與會代表的共識。各個意見領袖們也贊同比照(五一)勞動節的模式,發起一個跨洲際的聲援婦女紀念運動,更主張所有女性手足日後應擁有屬於自己的節日!

 

隔年319日,在奧地利、丹麥、德國和瑞士等國,第一個有組織、有規模的「國際婦女節」贏得超過一百萬人的力挺與響應。女性朋友攜手上街,呼籲各國執政黨務要重視並尊重女性的權利與權益!除了強力爭取婦女投票權和擔任公職的權利跟機會外,並持續抗議歐美就業環境對女性勞動者長時間的惡劣與非人道!各國婦女團體稍後也發表聯合聲明,指出女性不是次等公民,更不是男性挑選或買賣的商品或工具,而是人類社會裡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遺憾的是,

 

六天之後,紐約曼哈頓的一座內衣工廠發生惡火,不少女性勞動者本應可順利離開火場,但卻因多個逃生口均遭管理員依婦女可能蹺班抽菸之理由而封死,就這樣不幸失去了活命機會……將近一百五十人的殞命(絕大多數是婦女),不只震驚全球各地,更迫使美國後續的工安追加立法,同時也讓各國婦女勞動者們更加團結一心,失志追求更完善且更具保障的勞動場域。

By Unknown author - http://www.ilr.cornell.edu/trianglefire/primary/photosIllustrations/slideshow.html?image_id=746&sec_id=3#screen,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4685005


到了西元19142月底,德國境內的女權志士們首次將「國際婦女節」的遊行日期訂定在「38日」。

 

為什麼是這一天呢?

 

因為當年的38日剛好是星期日(主日),大家在教堂完成禮拜後,可以直接聚集在一起,並且號召更多的親朋好友與好姊妹們共同參與婦女節遊行!

 

By Karl Maria Stadler (1888 – nach 1943) - Scan from an old book,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6372383

二:婦女節不只是清空購物籃而已,甚至還引發大革命?

 

「麵包與和平!」(Bread and Peace!)

 

我們再次出發,前往另一個歷史大現場。

 

西元1917年的俄國曆223日(舊曆),也就是換算西曆(新曆)的38日,成千上萬的俄羅斯女性以全國總串連的強硬態勢,集體罷工、罷市,齊聚彼得格勒(Petrograd,今俄羅斯聖彼得堡),向沙皇政府表達其治國無方的不滿,更呼籲俄國應儘快結束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讓摯愛的先生、孩子、朋友們返鄉(當時俄國已超過兩百萬人陣亡、三百七十萬人負傷),同時應火速解決國內糧食持續短缺的問題……

 

原本被看輕的女性同胞,那可能毫不起眼的星星之火,沒想到竟一舉點燃了男性同胞們……包括失去士氣的職業軍人,以及疲累不堪的基層勞動者們那排山倒海的改革怒火!

 

七日後,沙皇尼古拉二世黯然宣布遜位,不只結束了個人長達22年的統治,更讓帝俄威權時代永久畫下了句點。這就是俄國史上極為重要,足以改變西元二十世紀歷史脈動的「二月革命」(Февра́ль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

By Jones, Stinton - https://archive.org/details/russiainrevolut00jone,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1008738


而當社會主義派人士正式接掌俄羅斯國務,籌組臨時政府之後,也隨即確保了婦女法定的投票權資格;至於在同年發起「十月革命」後獨攬大權的最高領導人列寧,以及他親自提拔的女性革命家兼內閣要員柯倫泰(
Alexandra Kollontai)等人,為了感念女性手足們在革命行動中所作出的貢獻,跟擔任歷史先行者的不朽地位,故決議將「國際婦女節」定為官方正式的國定假日,用以推崇那數不清的「英勇的婦女勞動者」。

 

同一時間,蘇俄還領先許多西方國家,在西元1917年時率先承認女性的參政與選舉權。別的不說,這可比我們中華民國(1947,行憲)還早了近30年呢。

 

西元1922年,伴隨第二屆國際共產主義婦女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舉行,保加利亞代表提議將38日「國際婦女節」升格為普世社會主義聯盟國家(或政黨)慶祝的節日之下,奉行社會主義的中國共產黨,也開始將「國際婦女節」的概念帶往中土,掀起了一波神州百姓向女性同胞致意的風潮……

 

兩年後,在中國國民黨中央婦女部的正式文告以及機關黨報《民國日報》的社論提倡下,38日作為婦女節紀念日已是超越黨派與意識形態的共識。而身為國民黨元老,號「雙清樓主」的何香凝(1878 - 1972),在就任國民黨婦女部部長期間,不只主張「於法律上、經濟上、教育上、社會上,確認男女平等之原則,助進女權發展」外,更在西元1924年的38日規劃了官方第一次慶祝國際婦女節的活動,後續她更推動開辦貧婦生產保健醫院、女工勞動學校、女子美術研究所等機構。

 

西元194910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布建國後,國務院也很快於同年1223日宣布,每年的38日為「國際婦女節」,是官方法定假日之一,女性同胞可以直接放假半天(《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你教育了一個男人,等於你教育一個人;你教育一個女人,等於你教育了一代人。」

,楊百翰(Brigham Young

 

從二戰的無情烽火到冷戰的詭譎對峙,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加上無數女權運動前輩們的積極走奔與倡導之下,「國際婦女節」也逐漸自社會主義色彩淡化,慢慢走出以往只有鐵幕世界專屬的假期;

不明 - 『写真近代女性史』1953年12月10日。発行所:創元社。, パブリック・ドメイン,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39809551による

camilagarcia - https://www.flickr.com/photos/camila_garciac/8548691319/sizes/l/, CC 表示 2.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6173210による


西元1975年,聯合國首次實施了「國際婦女年」(International Women's Year),更在兩年後的成員國大會裡,邀請(與建議)所有的國家修法宣布,將每一年的38日訂為聯合國「婦女權利與世界和平」的官方假日,期盼在普世之下,不論是男性、女性,都能夠同工同酬,享有平等的經濟機會、無差別待遇的合法權利,還有生殖權利、補貼兒童保育,以及防止對女性手足的各種暴力行為。

 

三:各位男士們,婦女節該準備什麼禮物呢?精品包?吃到飽?含羞草?

 

誠如前段所言,論及婦女節的起源,乃帶著化不開的社會主義色彩,因此過去官方多半以英雄式的婦女勞動者或衛國戰士遊行之姿大肆慶祝,男性會主動贈送鮮花給女性;而在部分國家(如羅馬尼亞跟保加利亞),婦女節的地位等同於母親節,因此孩童也會贈禮或小卡片給自己的媽媽或祖母。

 

最具婦女節象徵意義的賀禮,我想莫過於是義大利男性手中的「黃色含羞草」(Acacia dealbata)了……

 

如果說,康乃馨等同於感謝媽媽的花語,那原產於澳洲南威爾斯的黃色含羞草,就是紀念婦女不辭辛勞與勇敢犧牲的代名詞了……主要是在西元1946年間,義大利共產主義政治家,也是義國婦女聯盟主任的馬泰伊女士(Teresa Mattei),認為過往義大利民間用來送禮的山谷百合跟紫羅蘭產量相當稀少,國內難以取得且售價昂貴,所以建議義國政府採行黃色含羞草,讓繁榮的都會跟貧困的農村男士們都能夠平等的獻上對身邊婦女的祝福與感謝。

 

爾後,每一年的38日,除了是「Festa della Donna(女性之日)」外,更被冠上了「含羞草之日」的雅稱,當然,其花語正是「感謝」。

黃色含羞草
Daiju Azuma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著作物, CC 表示-継承 2.5,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20050による

不少國家也會選定在38日當日開放大眾運輸系統供女性朋友們無償乘坐,部分職業球會也選在賽季允許時免費招待女性朋友入場,表達最深的敬意。

 

但,

 

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為截至今日,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紅十字會等國際組織的統計,全球有高達百分之七十的女性仍舊在生活中曾面臨身體或性的暴力對待,尤其在高度發展的先進社會,冷暴力的職場、校園霸凌,未竟全功的性別薪酬差異,還有聽來可怖駭人,不斷從深淵裡被挖出的#MeToo風暴,諸多視女性為玩物的男性本位思維,毫無疑問,是隱形的平權殺手!此外,許多身陷囹圄的女性政治犯,其獄中承受非人道的處境更是值得關注。

 

最後,

 

不管是《創世紀》裡的上帝造人也好,或者是考古學家所發現的東非「巧人」(Homo habilis)也罷,男與女的結合與出現,就信仰、就科學來說,一定有其根據與必要性。

 

試想,如果地球上就只有一個亞當,only one,沒有另外一位夏娃(古文有「生命之源」之意)來幫忙他(耶和華說:「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的話,那這個世界上還會有該隱、亞伯,乃至於我們這些男性「存在」嗎?

 

尾聲:

 

如果你問我,世界末日是哪一天?我只能告訴你,沒有女人的那一天,就是世界末日。我絕對不是開玩笑。這句話我每年絕對都會重複一次。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omen%27s_right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ternational_Women%27s_Day


留言

大家都在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