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式炸雞,寧靜又稱職的飲食大使。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不知打從何年何月開始,宛如「平地一聲雷」似的,中秋烤肉儼然已成了台灣的全民運動或秋節標配,甚至成為年度盛事,擠身清明食(潤)餅、端午食粽等寶島飲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往昔八月十五夜詩人墨客的賞月嚐餅,今夕抬頭再望,毫無懸念地,是海鮮、香腸、肉片、黑輪、菜蔬散發而出的撲鼻香氣搶在嫦娥跟月兔面前報到。

 

同樣的「故事」,在韓國上演著,한국 음식(韓式炸雞),正是本文的主角。

 


約莫在西元二十世紀五零年代,韓戰砲火方歇,鎮守在首爾等地的美軍因物資匱乏,無法使用火雞來歡度感恩節,於是就地取材,選擇以雞肉來代替,並下鍋煎炸,跟韓籍軍人一同分享美食與福音(基督教)。有戰車駕駛將其形容的略為誇張,「來自天堂的味道」,是的,畢竟對當時的韓國人來說,「人蔘雞湯」才是雞肉料理的王道。

 

直到「醬料炸雞」(양념치킨出現之前,所謂的美式(原味)炸雞因售價偏高,且油炸味較重,其實並未獲得多數韓國庶民的青睞。然而隨著漢江經濟奇蹟的快速成長,重工業與電子零組件迎來空前盛世,帶動國民平均所得提高,又加上高級食用油與雞肉的零售價調降,韓國的炸雞業悄悄追上了原本不動如山的烤肉市場。

 

同時,豐富又多層次口感的(甜)辣醬能有效去除體內濕氣,非常適合韓國,尤其是首都圈悶熱、潮濕的氣候,故透過電視、廣播的大肆宣傳與推廣,韓式炸雞成為了韓國人的國民美食首選。

 



即使後來韓國遇上九零年代末期足以動盪國本的金融風暴與財團倒閉危機,但抱持「民以食為天」的前提下,不少被辭退的上班族決定選擇自行創業,「韓式炸雞店舖」更是在此時成為創業或加盟的首選…

 

一個很難想像的數字,韓國國土面積是10萬平方公里,人口為5,170萬人(西元2019年)的,但居然擁有著超過四萬家的炸雞店!麥叔叔(McDonald's)走遍世界各地,也才展店三萬八千六百餘店而已,其滲透力與影響力可見一斑。

 

看足球,就是要配炸雞加啤酒啦!

「足球+啤酒+炸雞」,世界上還有比這個更配的東西嗎?

 

西元2002年的世足賽,作為地主國之一,與日本合辦的韓國連戰連捷,更一路挺進四強,「看足球+喝啤酒+啃炸雞」的觀賽S.O.P.,如黃色風暴一樣席捲了整個高麗國;

 

此外,「下雪了,怎麼能沒有炸雞和啤酒呢?」,韓劇《來自星星的你》(별에서 그대),則是再一次把韓國自豪的炸雞文化推升到史無前例的高峰,也順勢將醬料炸雞推廣到其他亞洲國家,扮演既寧靜又稱職的飲食大使。(嗯,啃炸雞是有聲音的。)

留言

大家都在看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