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之跪(Kniefall von Warschau)
「為什麼要下跪?」
「因為,光一個花圈擺在那裡致意,其實是還不夠的。」
(Ich hatte
plötzlich das Gefühl, nur einen
Kranz niederlegen reicht einfach nicht。)
https://rarehistoricalphotos.com/warschauer-kniefall-1970/
紛亂板蕩的亂世,連一張白紙都能成為顛覆政權工具的乖誕時代,望著冬日外頭不甚熱情且帶些複雜情緒的窗景,飲著一杯咖啡,靜靜地,將日曆翻回半世紀之前,
這天,是西元1970年的12月7日,當時貴為歐陸民主灘頭堡的西德總理勃蘭特先生(Willy Brandt,1913-1992),在造訪尚處赤色「鐵幕」裡的波蘭華沙,同時應幕僚安排,前往昔日納粹魔掌統治下猶太裔隔離區的「二戰英雄起義紀念碑」(The Ghetto Heroes Monument),進行官方致意活動時,居然、居然就在眾目睽睽下,身旁沒有任何隨從或賓客得以事先預料到的情況中,
一個屈膝,勃蘭特,他跪了下來…
堂堂一個德國政府首腦,一國行政中樞之尊,更是工業經濟強國的最高領導人,
為什麼要下跪?
因為,
「光一個花圈擺在那裡致意,其實是還不夠的。」(Ich hatte plötzlich das Gefühl, nur einen
Kranz niederlegen reicht einfach nicht。)
那為什麼?明明勃蘭特不是殺人兇手,也非二戰戰犯餘孽,為何要下跪?歷史不是應該要一直往前看嗎?
因為,
勃蘭特以時任德國總理的高度跟身分,替昔日納粹希特勒政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無情虐殺數百萬計猶太人之種種反人道罪行,深深予以最沉痛與真摯的懺悔!
那下跪的意義,究竟是甚麼?
絕不是節期做作,更不為選舉矯情,而是「轉型正義」的態度與實踐!
此刻,震撼世界,讓人啞口無言的一剎那,堪稱西元二十世紀「冷戰」歷史上值得吾人敬仰與推崇的...
華沙之跪(Kniefall
von Warschau)。
X X X
故事,要從更遠處開始…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一個名字,Herbert Ernst Karl Frahm,也就是勃蘭特先生的本名。
誕生於西元1913年,背景來自於北德傳統政治世家的勃蘭特先生,17歲時就加入了社會民主黨(SPD),後來也成為德國左翼勢力總集結工黨(SAP)內備受看好的年輕幹部;
然而,西元1933年間,隨著納粹挾廣大民意上台後一手控制國家行政機器與立法機關,各類法案在希特勒獨夫獨斷的意志下遭到不平等的修改,不只箝制言論自由,還禁止任何反納粹主義政黨的存在跟運作……
屆滿20歲的勃蘭特先生搖身一變,果敢投入了反納粹地下組織的行列;又為了躲過祕密警察與蓋世太保等黨國鷹犬的追捕,他乘船偷渡至瑞典、挪威,期間開始以假名「威利·勃蘭特 / Willy Brandt」從事新聞報導的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勃蘭特先生「正式」淪為納粹情報機關的黑名單成員,被剝奪了德國國籍;
始終不放棄可能推翻希特勒政權的機會,在北歐團結日耳曼流亡人士,同時能精通挪威語的他,在西元1940年時於挪國佔領區內意外遇上納粹軍人的收網盤查,但萬幸的是,勃蘭特並未敗露身分,以身著挪威軍服的「掩護」,順利逃出生天。
By Norwegian Government - https://www.willy-brandt-biography.com/https://willy-brandt.de/wp-content/uploads/ba_02_gesamt.pdf,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56029782
歷經多時的烽火摧殘、生靈塗炭,好不容易,世界大戰終告落幕。納粹政權垮台後,勃蘭特先生從挪威返抵國門,並重新組織了社民黨,更選擇使用「Willy Brandt」來做為法定姓名,恢復德國國籍;
接下來幾年間,勃蘭特先生陸續贏得群眾的投票支持,從昔日已陷入分裂的柏林(西柏林市)市議會議員、市議會議長、西柏林市市長,直到進入國會,高升為西德聯邦参議院的議長。
西元1969年,勃蘭特先生領導的社會民主黨在國會大選中獲勝,擔任黨主席,並於選舉期間操盤有功的他,除了先是與立場相近的自由民主黨(FDP)共組新的聯合政府,他也依循著內閣制的傳統,順勢成為新西德建立後首位來自社會民主黨陣營的國家總理。
隔年(西元1970年),他親自籌畫一系列與東德、東歐共產鐵幕諸國的對話外交,也就是當時媒體所稱的「東方外交」(Ostpolitik)。
也就是在12月7日這天,他在首都華沙的起義紀念碑前,原本預計只是一個獻花致意。頂多默哀一分鐘的簡單儀式,沒人想到,身為總理的勃蘭特先生竟自發性地下跪,用無聲懺悔的實際動作,來替昔日納粹非人道的惡行表達己身最大的歉意…
https://rarehistoricalphotos.com/warschauer-kniefall-1970/
這一跪,
嚇壞了全體與會人員,還有手持相機、不知所措的記者們,更讓身處冷戰對峙的東西方世界領袖們為之譁然轟動!
此等以現任國家元首身分來替世界大戰時期所屬前朝政府所犯罪行做出最誠摯道歉的做法,著實也讓全波蘭人民與以色列方面的猶太人深受感動。
同一日在總統府,德、波兩國簽署了《華沙條約》(Treaty of Warsaw),承諾雙方秉持永久非暴力的立場,並確定了自二戰後雙方有些曖昧不明的國境線。
因戰爭和列強間外交角力下而與西德分裂的東德政府,逐步感受到了勃蘭特意圖尋求政治對話的誠意,「兩個德國」也為此開啟了彼此最高領導人之間,歷史性的第一次官方對話與政治會談。
By Bundesarchiv, B 145 Bild-F064862-0019 / Schaack, Lothar / CC-BY-SA 3.0, CC BY-SA 3.0 de,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470955
如此謙卑誠意與憫人心思,讓勃蘭特先生榮登西元1970年美國《TIME》時代雜誌的年度風雲人物。
隔年,西元197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他更是以壓倒性的姿態獲得此難得的桂冠殊榮。
西元1972年,在勃蘭特的努力和斡旋下,東、西德政府正式簽訂了《基本對等條約》(Grundlagenvertrag,1972),彼此承認雙方的主權國家地位,也讓兩德政權分治的事實,逐漸取得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
歷史學家不只予以肯定外,並指出這也是後來兩德走向實質統一、非敵對的最關鍵基礎;西元1973年時,「兩個德國」攜手加入聯合國,他更成為史上第一位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說,和訪問猶太人世界-以色列的德國總理。
您知道嗎?
現在的德國社會民主黨本部大樓,就是以Willy-Brandt-Haus之名加以紀念,而於西元2020年甫落成啟用的德國柏林布蘭登堡機場,同樣也是冠上了Berlin Brandenburg Airport Willy Brandt之名,目的即是緬懷與感謝勃蘭特先生對於人道主義、世界和平所做出的莫大貢獻。
「我們要勇敢面對『民主』!」(西元1969年的聲明)
半世紀之後,歷史性的一刻,至今仍悸動著每一個生活在自由土地上的人民!這是政治家的視野、人格者的氣度!勃蘭特先生勇敢面對歷史的態度,更傳達了一個從今時到永恆都無法被外力摧毀的信念:
黑夜,僅是自由、民主勝利的過程,而非終點!
By Szczebrzeszynski - Self-photographed,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185794
X X X
尾聲:
嘉義市二二八紀念公園二二八紀念碑(舊稱嘉義市彌陀路二二八紀念碑)於西元1989年8月19日落成,是台灣島上最早建成的二二八紀念碑。除了是解嚴後第二年即完工,更是唯一一座完成於西元二十世紀九零年代之前的二二八和平紀念碑。
由 Kaishaochen - 自己的作品,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8535457
但打從開始動工,相關參與者即遭受到當時執政黨(無須標註了)所派下黑白兩道那有意無意的恐嚇、威脅,以及公部門(警方、檢調單位)的長時間監聽。除此之外,紀念碑尚未完工前,也多次被人蓄意破壞,致使設計者詹三原先生(1942 - 2021)及監造小組必須遣人至工地進行24小時的站崗與守護,期間各包商亦多次承受暴力攻擊!
而詹先生更因設計二二八紀念碑一事,踩踏到當權者的紅線,於西元1992年時,以「聚眾到陽明山中山樓滋擾國民大會」的妨害公務罪被捕,甚至在沒有傳票的情況下判刑1年6個月(服刑1年1個月後假釋出獄)。
「今吾建碑為之紀念伸冤,肯定先輩犧牲奉献,並祈代代子孫記取歷史教訓,誓保台灣永久公義、和平、絕不容許類此悲劇發生。」,二二八紀念碑文。
台灣,走出黑夜了嗎?
X X X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de.wikipedia.org/wiki/Willy_Brand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First_228_Peace_Memorial_Monument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