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髮禽獸,海德里希(Reinhard Heydrich)

令人膽顫心驚的平行時空」或「架空世界」裡,小說家筆下的「他」扭轉了二戰吾人已知的歷史軌跡,除了取代被送往精神病院的希特勒,與日本帝國偕同瓜分美利堅合眾國外,後來更對日發動核子戰爭,掀起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數十億人類全數送往煉獄末日。

 

Die blonde Bestie,海德里希(Reinhard Tristan Eugen Heydrich19041942),37日知名壽星。

 

By Bundesarchiv, Bild 146-1969-054-16 / Hoffmann, Heinrich / CC-BY-SA, CC BY-SA 3.0 de,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92602743

是納粹黨羽口中的金髮禽獸、鐵石心腸之人(這句話希特勒說的!),也是惡名昭彰,被大多數學者視為西元二十世紀數一數二的「劊子手」;海德里希,做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黨衛隊」(Schutzstaffel的核心領導之一,亦留下「紳士屠夫」、「斬首官」等罄竹難書的封號。

 

但您知道嗎?

 

海德里希出生於昔日德意志帝國的哈雷(Halle),不只來自於一個據傳流有猶太血脈的藝術世家,父親還是劇院歌手兼作曲家,以及哈雷音樂、戲劇與教育學院的創始人。外公Eugen更是貴為德勒斯登音樂學院的校長……而且其中間名之一的Tristan,是,熟悉古典音樂的朋友都清楚,取名依據正是華格納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Tristan und Isolde)裡飾演主角的男高音崔斯坦

 

求學期間因俊美挺拔的外表,加上不凡的小提琴琴藝,海德里希廣受女學生的喜愛,並且在游泳、田徑和西洋劍等各項體育活動中表現得可圈可點,等於是校園裡的風雲人物。而起初在菁英化教育的薰陶下,他也只不過是一位單純抱持著些許反猶太思想的德國普通青年罷了,根本與政治活動或極端主義扯不上任何關係……

 

然而,

 

隨著德意志帝國在一戰後的嚴重挫敗,如天文數字般的鉅額賠償金讓德國陷入史無前例的通膨惡化,父親的音樂學院與家庭的收支雙雙出現赤字,也迫使原先期待平步青雲的海德里希必須在18歲時被迫放棄升學道路,為了養家而加入了海軍行列,成為軍官學員。雖然生活有了改善,但面臨著如此強大的環境衝擊下,進一步深化並扭曲其對於種族和民族主義的思維偏差!

 

By The original uploader was Schmausschmaus at English Wikipedia. - Transferred from en.wikipedia to Commons.Original text: source: personal collection,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15163348

六年左右的時間,海德里希對於軍職工作的認真與效率,獲得了長官的提拔與晉升,24歲就升為中尉軍官,也是同袍中備受肯定與歡迎的明日之星。但才華與功績所引發的花邊韻事,尤其劈腿與悔婚的東窗事發,卻讓他一下子栽了跟頭,遭軍方以不名譽的方式提前退伍!可每個月僅有200馬克的救濟金堪用之際,又遭逢父親中風病危,無法給予經濟上的任何額外奧援,海德里希,眼下彷彿走進了毫無希望的死胡同……

 

求才若渴,太平盛世或可用於2330」、「TSLA」等國際層峰企業,但板蕩亂世,這四個字的最佳詮釋,毫無疑問就是屬於野心家或政客的了。因緣際會下,海德里希成為納粹黨反情報主管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的幕僚之一,即使起薪僅有180馬克,但考量此一職位的發展性,以及未來可能被賦予的軍事和革命性質,他允然點頭接受。

 

隔年,他順利獲得調薪,月薪大幅成長至290馬克,也慢慢躍升為納粹黨的高級幕僚與主要領導;西元1938年時,海德里希的實質月薪已高達1448馬克,更獲頒骷髏戒指,用以表彰其對組織的重要性與不可替代性。

 

By Bundesarchiv, Bild 183-R97512 / Unknown author / CC-BY-SA 3.0, CC BY-SA 3.0 de,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368800

從黨衛軍突擊隊大隊長到蓋世太保Gestapo)首長,藉著海德里希精心的研擬與規範下,由納粹所掌控的疆域裡,蓋世太保有權以預先防備犯罪之名來任意逮捕(「保護性逮捕」、Schutzhaft)所有公民,而且犯罪的定義與涉案程度亦交由蓋世太保本身所裁定,加上西元1936年德國《蓋世太保法令》的正式通過,海德里希,猶如明朝的東廠般,直接跳過了法院等檢調單位,擁有法外執法的權力,故神出鬼沒的蓋世太保只要是在「執行領袖(或黨)的意志」時,便視同合法行動(執行勤務中),可隨意拘捕有犯罪嫌疑民眾,並一律送往集中營或直接就地正法

 

同一時間,當希特勒與納粹黨全面控制國會,統管國家機器後,海德里希也順勢由黨職併入公職,擔綱起地區性安全警察政治局長的職務……尤其是柏林夏季奧運(die Spiele der XI. Olympiade)期間,他奉命替納粹政權進行政治宣傳與媒體包裝工作,一方面對意圖抵制奧運的民主國家派出親善大使溝通協調外,也在奧運進行期間成功維穩」作業,公開「暫緩」所有反猶太活動與反歧視行為,順利將納粹黨與迫害者」、「反猶者」脫鉤,贏了面子與裡子,故柏林奧運落幕,海德里希獲得了一級德意志奧林匹克勳章Deutsche Olympia-Ehrenzeichen)的殊勳。

 

西元193991日凌晨440分,德國入侵波蘭,揭示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納粹鐵騎很快就縱橫歐陸四方,但反動的聲音與地下集結力量也在此刻迅速萌芽……

 

希特勒在失志消滅納粹境內所有異議份子和反對派人士的前提之下,宣布將全部的保安部門和秘密警察整併,統一由國家安全總局」(帝國保安總部,Reichssicherheitshauptamt der SS)親自加以督導...首任的局長人選,別無他想,正是海德里希!

 

By Bundesarchiv, Bild 119-5243 / CC-BY-SA 3.0, CC BY-SA 3.0 de,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338061

就管理學或政治學的範疇,海德里希,年僅35歲的保安頭子,今日令吾人值得探討或反思之處乃在於他不同其他當時的帝國高幹普遍在德軍戰事取得上風,又或坐擁大權後即逐步喪失了戰鬥力與警覺心,就在海氏登上了一國政治舞台的巔峰,就任安全總局局長之際,他的行事作風反而更加顯得異常冷酷,不只親自主導了一系列的種族清洗和殲滅行動,更以一套名為糖果與鞭子的手段來荼毒蒼生……

 

海德里希慣用高明又隱晦的分化政策,伴以各種次文化再洗腦的作法,用來拉攏納粹統治區內的在地勞工階級,部份人士還慷慨給予金錢上的微薄援助,並且不停與街坊或職場間散播莫須有的小道消息,讓這些人開始去仇視同種族或國家內相較會挺身反抗納粹的知識份子或中產階級,以逐一製造自身族群內部的矛盾來加速撕裂單一民族可能團結一心的契機!

 

待時機成熟,合一的火種熄滅當下,海德里希與其納粹黨羽會毫不留情地展開大規模的逮捕或公審行動,讓反對派、異議人士或民權團體整個被消滅,讓民族內的中堅力量出現斷層,再也沒有了抵抗的聲音!到了這個時候,一個已經完全被納粹化、純日耳曼化的區域就此「可怖驚悚」又帶些「自尋死路」的誕生!

 

當然,嘗到甜頭,那怕只有一丁點兒碎末的被收買者,除了打從心底不會(不敢)反抗,甚至還會由衷感謝海德里希與希特勒等人,認為有幸加入納粹帝國是他們一輩子,不,是三輩子修來的福氣呢!感謝黨、再次感謝黨、還是感謝黨!

 

By Bundesarchiv, Bild 146-1972-039-26 / CC-BY-SA 3.0, CC BY-SA 3.0 de,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731878

西元1941年,海德里希就任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今捷克)的副總督,對其領土進行直接管轄。在他有力的指揮之下,境內所有的文化和愛國(軍事)游擊組織幾乎遭到殲滅殆盡,也使得民間抵抗運動徹底癱瘓,任何反納粹、反獨裁通通遭到禁聲!望著黯淡無光的波希米亞,海德里希被西方社會冠上了布拉格屠夫的臭名。

 

隔年120日,人在德國柏林的海德里希,主理了堪稱西元二十世紀近代史,甚至是人類文明史最令人髮指的萬湖會議Wannseekonferenz / Wannsee Conference……在這場有美景、有醇酒的閉門高層會議裡,總共有15位帶有博士、將軍、副秘書長、次官等響亮頭銜的高級知識份子決議要以有系統、有組織、有計畫的方式,來消滅(extermination)或是毀滅(annihilation)與他們同樣都是身為人類,但不被他們所認同的猶太民族!

 

在希特勒、希姆萊與海德里希,宛如三魔同體的直接指令圈中,全體猶太人的死亡候補名單人數居然來到了1100萬餘名之多!海氏不願浪費多餘時間去「責罵」猶太人的歷史過錯,也放棄較為和平,採強制遷移手段的《馬達加斯加計畫》(Madagaskarplan,原計畫乃每年遣送一百萬名猶太人,連續四年,然後由黨衛隊殖民管理),而是決定集中精力來推動這一「超國家任務」的執行……是的,消滅(extermination)猶太人。

 

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說過,你可以使用任何字眼來形容這個世界的歷史,一切能夠進入你腦海中亂七八糟的想像都能夠加以應用,唯獨不能用……「理性」來形容歷史。

 

在萬湖會議結束的四個月後,

 

長期以來塑造勤政親民形象,始終不帶武裝侍衛出門的海氏,在領地視察時總會搭乘敞篷車,而這點習慣也讓由捷克流亡政府統籌,英、美盟軍所主導,特別針對海德里希而來的斬首計畫猿人作戰Operation Anthropoid),在布局近半年後終於找到了攻擊的契機。西元1942年的527日這天,一趟準備返回柏林面見希特勒,可能談及調任法國的公務行程,海德里希在布拉格市郊遭到了狙擊!

 

歷經一番纏鬥,雙方砲火你來我往,捷克軍人庫比什(Jan Kubiš)逮住機會,以反坦克地雷所改裝的榴彈直接朝海氏的賓士座駕直接擲去……

 

炸裂當下,車體碎片到處四射,海德里希一開始以為自己福大命大,根本毫不在意,還打算拿手槍追上前攻擊另一位捷克軍人蓋博瑟克(Jozef Gabčík),但追了不到半個街區,海氏赫然發現身上傷勢嚴重,已經沒有辦法繼續移動了,休克癱倒在地……

 

幸運地」,路過的貨車載送海德里希到兩公里開外的醫院去接受緊急手術;

 

By Unknown author - This image was provided to Wikimedia Commons by the German Federal Archive (Deutsches Bundesarchiv) as part of a cooperation project. The German Federal Archive guarantees an authentic representation only using the originals (negative and/or positive), resp. the digitalization of the originals as provided by the Digital Image Archive.,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418925

不幸的是,榴彈與賓士車座椅的碎片早在到院之前就深深崁入海氏的身體內各器官了!

 

隔日,黨衛隊的醫療團隊接管了海德里希的診治作業。

 

64日,經過了希姆萊病榻前的最後訪視,以及注射大量嗎啡依舊無效下,陷入昏迷狀態的海德里希,嗯……輪到自己被「消滅」(extermination)了(可能是肺栓塞或腦栓塞),38歲的人生劃下休止符,但可能拯救了不只是百萬人的生命。(有此一說,榴彈的前端被英國改造,植入肉毒桿菌等生化毒劑,故加速了全身感染與惡化,海氏死後,美軍亦加快生化武器的增產。)

 

「神秘的靈性和全然反常的美,如同文藝復興時期的樞機主教一般。

 

據說這是海德里希死亡時的面容紀錄。希特勒原本還計劃替海德里希建造一座紀念陵墓,但由於德國戰情每況愈下,故未能實現。

 

By Unknown author - Narodowe Archiwum Cyfrowe, sygn. 2-13241,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63269288

尾聲(一):

 

兩位英勇的捷克志士庫比什與蓋博瑟克在行刺成功之後隨即遭遇了納粹黨衛軍鋪天蓋地的追捕行動,兩人後來在東正教教堂裡和其他愛國者們與多達七百餘名的納粹軍人進行了絕無退路,兩個多小時的槍戰……庫比什最後於閣樓中彈,傷重不治;蓋博瑟克則是在地窖內與同袍自盡,犧牲小我完成了史詩級的偉業。

庫比什
By Unknown author - http://cronicas-de-spectator.blogspot.com/2010_02_01_archive.html,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0348048


 

蓋博瑟克
By Unknown author - www.vets.estranky.cz,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0347988

尾聲(二):

 

據信在西元19447月左右,盟軍(英國為首)籌畫了另一項刺殺納粹高層的《福斯利計畫》(Operation Foxley),而且目標正是希特勒本人……雖然前置作業均告完備,相關狙擊點也安排妥當,就連英相邱吉爾也點頭同意,但最後計畫遭到了無限期擱置,主因在於納粹軍已露出敗象,刺殺希特勒的做法只會讓德國最高決策權易手,產生更多的不確定性或逆轉可能,倒不如讓希特勒陷入節節敗退的恐懼,可能更有利於大戰結束。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inhard_Heydrich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peration_Foxley

 

 

留言

大家都在看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