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Chernobyl)的單行道(下)

(承上文)危言聳聽?

 


剎那間,反應爐屋頂的放射線照射強度為20,000倫琴,或者是輻射劑量200,000毫西弗(mSv小時,又可換算成200,000,000微西弗(μSv小時。

 

By Timm Suess from Basel, Switzerland - Swimming Pool Building 3, CC BY-SA 2.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9022415

若按照「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的標準,地球上的普通人(非放射性職業工作者)所承受之累計輻射平均值為每年約2.4毫西弗,也就是0.274微西弗(μSv小時

 


日本核能安全委員會所制定「室內避難」的最少輻射劑量,10毫西弗。

ICRP規定除人道救援外,一般人所能承受的輻射極限,500毫西弗。

 


換個角度,若身處輻射劑量超過20微西弗的環境,就是進入核安緊急狀況。如果人體瞬間接受輻射量超過250毫西弗,身體就會造成不可視見的傷害,超過2000毫西弗則有致死的可能。局部輻射劑量達4000毫西弗,失去生育能力,超過6000毫西弗而未經適當醫護下,死亡率更是百分之百。

 


輻射劑量達200,000毫西弗(mSv小時,又可換算成200,000,000微西弗(μSv小時的車諾比核爆現場,恐怕已經不再是危言聳聽而已。

 

By User:Cls14, CC BY-SA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0902422

然而,當此刻車諾比的輻射劑量約莫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廣島原子彈(「小男孩原子彈」)爆炸時的400以上,且放射性物質已快速釋放到大氣當中,又隨著雲層飄往烏克蘭、白俄羅斯與俄羅斯上空之際,莫斯科在第一時間其實已接獲通報,但由於當天(426日)是星期六,加上鄰近數個村莊所測到的輻射劑量數據過於驚人,簡直是無法想像的天文數字,因此核安專家起初認為是測量放射線的機器發生故障,所以也讓克里姆林宮內的蘇聯領導核心跟核能工程師在第一時間收到了「錯誤資訊」

「車諾比反應爐發生火災意外,但沒有爆炸。」

 


爆炸後的10個小時,蘇聯政府成立緊急應變臨時委員會,並安排部分委員會成員先行抵達現場會勘,但是等到了晚間專機飛抵基輔,並來到電廠外圍時,蘇聯代表謝爾比納(Борис Щербина)這才發現事態不妙,直接請示上級,調動數千人的化學部隊進駐滅災;

 


但蘇聯也擔心核安意外可能會引起人民莫名的恐慌,所以並未及時地告知車諾比附近區域住民的全部事故真相,只下令普里皮亞季的全體市民用2個小時的時間做好準備,收拾簡單細軟與重要證件,不得攜帶貨幣與禦寒大衣後,1,000輛巴士加上軍隊「護航」(監視)的方式,全員疏散… 

 


到了電廠爆炸之後的隔天,也就是西元1986年的427日,遠在一千一百公里之遙的北歐瑞典,境內的「佛斯馬克核電廠」(Forsmark Nuclear Power Plant),廠方機器異常偵測到了作業員身上有著罕見數據反應的放射線元素粒子附著,工程師也確信,這種元素並非是由自家核電廠所正常釋放出來的輻射物質。同一天稍晚,後續又有更多核電廠收到類似的報告,所以透過數學推論與按照風向判斷下,瑞典核安專家放膽預測,這非常可能是蘇聯或是東歐共產國家境內的某座核能電廠或核子軍事設施發生了未知,而且是相當嚴重的緊急狀況!

 

佛斯馬克核電廠
By robin-root - https://www.flickr.com/photos/robin-root/222328805/, CC BY-SA 2.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195045


瑞典政府得知此項重要消息後,除了馬上透過外交管道展開一連串的對鐵幕國家正式國情詢問之外,並隨即通報給北約盟友與北美各國。當時接獲這份可疑的核擴散情資,彼此都還正處於冷戰對峙方的西方情報單位,包括了美國CIA、英國MI6等,甚至都還誤認是克里姆林宮授意軍方發動了大規模的核子侵略戰爭呢!

 


從最早外交應對辭令上的一切否定、不予置評,到428日蘇聯當局同步疏散半徑10公里範圍內的所有住民後,同日晚間9時的新聞節目,透過電視機的空中放送,克里姆林宮向社會正式公布了車諾比核爆的消息,所有的廣播電台也連續播放慢板的古典音樂,向所有的車諾比受害者默哀與致意。

 


說出真相的時間也許被刻意推遲著,但放射性物質不會受人為阻撓而停下腳步,相反的,在地球自轉,氣流帶動下,車諾比所釋放的放射線塵,已經悄悄飄落在土耳其、希臘、羅馬尼亞、芬蘭、丹麥、挪威、瑞典、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波蘭、瑞士、東德和西德、義大利、愛爾蘭、法國(包含科西嘉島)和英國等當然,不需太多地名贅字,整個西歐,或者是經調查輻射落塵處最遙遠的美國東岸,此刻通通「車諾比」化了。


 

By Roman Harak - Chernobyl and Pripyat, CC BY-SA 2.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1639255

「有一段對話,我依稀記得一些片段。有人說:『你要明白:這已經不是妳的丈夫了,不是妳心愛的人,只是一個具有強烈輻射的放射性毒物。』」

 ,《車諾比的悲鳴》(Voices from Chernobyl

 


西元1986年的430日,在車諾比電廠核爆的五天之後,全球各地正唯恐「車諾比」化的驚魂未定之餘,烏克蘭的執政黨高層,共產黨中央政治局舉行了一場重要會議,討論是否要取消次日舉行的「五一勞動節」慶祝活動。列席科學家根據手邊的報告,指出基輔都會區的放射性數值仍在可控制的正常範圍內,即使蘇聯已決定要全部撤離核電廠半徑30公里之內的所有住民,但政治局傾向不取消或延後慶祝活動,而是從原本的4小時節目濃縮到2小時內完成。

 


51日一早,烏共第一書記謝爾比茨基(Влади́мир Щерби́цкий)親自帶著家人走上街頭,唱紅歌、搖紅旗,更呼籲基輔市民切莫受到外界對於核安的無知渲染而心生恐懼

 


可是,那一天,沒有諸葛孔明的借東風,反倒是烏克蘭上空出現了風向驟變,車諾比核爆後的二氧化鈾以及核連鎖反應產生的多種放射性核廢料(如:銫-137、碘-131或鍶-90),大規模吹往了基輔無法視見的輻射塵,一一撒落在繪有列寧、史達林等的人形標語底下。當然,愛國歌曲、振奮口號響徹雲霄之際,無人得以察覺,也無從發現。

 


至於「銫」-137Cesium「銫」以拉丁文「caesius」,也就是天藍色為名,該元素是化工以及電子業的重要金屬元素一。其放射性同位素銫-137的半衰期大約為30年,也可運用於醫學、工業測量以及水文學。雖然「銫」僅有輕微的毒性,但其放射性同位素萬一釋放到了大氣環境中,將對全體生物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

 


小劑量的銫-137,會導致生物不孕或誘發癌症

可愛的狗兒若每公斤體內含有4.1微克的銫-137三個星期內將失去性命

 

By Clay Gilliland - P9060463, CC BY-SA 2.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1660917

車諾比核爆後,氣流將反應爐內最少百餘公噸,最悲觀的數據約莫是180公噸」的放射性毒物,灑在各種動物和植物身上:德國跟義大利的野生蘑菇、芬蘭與瑞典的野生羚羊、波蘭、奧地利的淡(湖)水魚,乃至於挪威的馴鹿,通通被驗出

 


-137

 


除此之外,碘-131,也就是科學界所稱的「放射碘」(Radioiodine,人類在攝入後會主動積聚在甲狀腺處,經年累月下不用,很快就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131,當下跟著牧草進入了乳牛的胃;被放射性物質汙染的牛奶,進入了烏克蘭、白俄羅斯跟俄羅斯小孩子的胃;可「甲狀腺癌」(Thyroid cancer),卻無法從孩子淒厲哭鬧的身上轉移給心如刀割,卻束手無策的父母跟醫護人員

 


西元1986511日,33歲的車諾比四號反應爐值班主任阿基莫夫,因全身高達100%的放射性燒傷,死於急性輻射中毒。

 


三天後,托普圖諾夫死於急性輻射中毒25歲。

 


526日,核爆後仍堅守崗位到清晨交班,四號反應爐的警衛伊萬年科,死於急性輻射中毒。

 


霍傑姆丘克,35歲的反應爐主泵高級操作員,也是核爆之後的第一波受衝擊者,至今未尋獲任何遺骸,死亡日期被記錄在426日,更追授蘇聯三級勇敢勳章。

 


伊格納堅科,35歲,第一批攻上屋頂救災的電廠消防隊員,在未被上層告知下遭到了致命性的輻射傷害,513日病逝。當時懷有身孕的妻子,沒有第一時間緊急疏散,而是在醫院照顧伊格納堅科,結果被其身上釋放出的放射線所影響,腹中孩子也因先天心臟衰竭和由放射性污染所導致的肝硬化,出生後隨即夭折。伊格納堅科追授蘇聯紅旗勳章和金星烏克蘭英雄勳章。

 


那加特洛夫呢?電廠副總工程師呢?



硬是撐過那4,000毫西弗的放射性照量,但臉部與大腿依舊承受輻射燒燙傷的他,同年8月時被捕,並馬上被開除共產黨黨籍,後來更以「對潛在易爆企業處置失當」之罪名,被判刑10年有期徒刑;只不過,加特洛夫僅入獄三年就獲得釋放。西元1995年過世之前,他寫了一本書,表示差勁的共黨工程設計圖與建築思維,才是車諾比核爆的主要原因,而非電廠工程師。


 

By MHM55 - Own work, CC BY-SA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5039302


依據聯合國各相關救援單位統計,整個車諾比核爆事故,至今一共造成了最少「兩千億美元」(加入通貨膨脹)以上的損失,不只是人類史上最昂貴的一場災難,更逼迫著蘇聯政府耗盡財務資源,一步步走向了政權解體之路;

 


可車諾比核爆後的真確死亡人數或罹癌人數的相關統計呢?

 


「有一段對話,我依稀記得一些片段。有人說:『你要明白:這已經不是妳的丈夫了,不是妳心愛的人,只是一個具有強烈輻射的放射性毒物。』」

 


是,既然「人」已成為不可碰觸的毒物,那統計數字就是多餘的了。

 

Автор: Sting (vectorisation), UAWeBeR (Ukrainian translation) - Translation of Image:Tchernobyl radiation 1996-ru.svg., CC BY-SA 2.5,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381963


「車諾比禁區」(Чорнобильська зона),面積約2,600平方公里,略小於屏東縣(2,775平方公里),而大於台中市(2,21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放射性最高的危險地區之一,就當地銫-137或鍶-90的衰退速率推算,在幾個世紀之內,都不適合人類定居預計是要等到320年之後,銫-137才會衰變到目前強度的千分之一;但部分核安學者則提出更保守的看法,認為最少要經過900年以上的時間,車諾比的土地方能真正安全無虞地迎接如過往熙熙攘攘的人群

 


尾聲:

 


「西元198651日,『普里皮亞季遊樂園』(Pripyat amusement park)準備熱烈揭幕,位於普市文化中心的西北方,裡頭有高26公尺的摩天輪、太空飛車、碰碰車與海盜船等遊樂設施


 

Par Justin Stahlman from Montréal, Canada — The famous ferris wheel in Pripyat, CC BY 2.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519149


「老師,甚麼是『西元』?」


 

「啊,忘記修改參數了,我是指『舊元』1986年。嗯,用現在的時態換算,是『新元』(neo age)前584年的意思


 

「那為什麼會有『舊元』呢?」


 

「喔,因為那是以前的『舊生物』所生存、繁衍的年代啊,我們已經是全新的『創生物』,當然就使用新的曆法囉。」


 

「老師,『舊生物』是不是科學博物館裡面上下半截分別有四條長短不一的觸手,還有高低起伏的地方,加上一個奇形怪狀的類球體,上面有幾個難看的孔洞,據說也會分泌液體可最後全部滅絕於初階核子戰爭跟傳染病的『那種』呢?

 


「答對了!好棒喔!」

 


彷若金屬碰撞的冰冷回聲,聽來莫名刺耳,在寂靜無擾的密閉空間裡更顯得十分突兀,新元316年的第三十八個原子迴盪週期日,創生物的智慧學習課程,來到了《舊生物的大滅絕:序章》

 


車諾比核爆之後,普里皮亞季遊樂園土壤中高達25,000微西弗的輻射量,想想,已經不重要了。

 

留言

大家都在看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