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s Banker」,卡維(Roberto Calvi)
給油膩大叔的戰帖
有讀者曾經在社群平台私下捎來訊息:
「Hi!部屋主人,你應該是歷史宅男或油膩(!)大叔二擇一或兩者兼具吧?請容許我的無禮與無理提問,看過部落格裡的幾位壽星生平後,總覺得沒甚麼亮點或煙花,裡頭雖然有偉大的政治家、才華洋溢的藝術家或音樂家,也有惡名昭彰,罄竹難書的混世魔王,但撇除客觀因素或其他個人喜好之干擾,畢竟都是你我皆知的somebody……真的沒有所謂的偏門或冷門壽星嗎?部屋主人是經營連鎖平價火鍋店,而非高級的特選冰品店嗎?」
這是誠心的大哉問還是挑釁的戰帖呢?
嗯哼,「油膩肥宅」如我,望著電腦螢幕前那充滿攻擊性(真實性?)的字句,我的腦海,約莫三秒間的空白與直覺後,悄悄浮現了兩個名字:
其一,是衣索比亞的海爾塞拉西(Haile Selassie),他是昔日顯赫王朝的末代皇帝,今日也被視為是某種神祇;其二,則是卡維(Roberto Calvi),他非過去的皇帝,更非永生的神祉,但他的外號,卻是如雷貫耳,獨一無二的「God's Banker」。
「God's
Banker」卡維(Roberto Calvi,1920.4.13-1982.6.17)
![]() |
Von Autor/-in unbekannt - Foto extraída de la revista Siete Días . Año XV, numero 797, septiembre de 1982., Gemeinfrei,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888186 |
無論是報刊編輯筆下的「上帝的銀行家」,或是好事者口中「銀行界的教皇」,卡維,燙金名片上的頭銜,是西元二十世紀七零年代主導「教廷」(Vatican)權力核心,也就是隸屬羅馬天主教財務事業體下的「安普羅西安諾 / 安保信銀行」(Banco Ambrosiano)最高管理者。但薄薄的名片背後,卡維的存在,乃是掌管全球天主教總金庫「宗教事務銀行」(Istituto per le Opere di Religione)的首席操盤手……
簡而言之,於神於人,在神聖的十字架前,在肅穆的辦公桌前,他是當時全球最具影響力,跨國際,跨宗教的銀行鉅子之一,不,絕對沒有之一。
安保信的青年才俊
出生在米蘭(Milano)的卡維,父親是昔日義國最大商銀的經理,在家世淵源與耳濡目染下,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落幕,歐洲迎來承平復興,他選擇了「傳承」父業,同樣進入銀行業服務。
西元1947年,卡維加入了當時義大利規模排行第二,且宗教(干預)色彩相當濃厚的安保信銀行(教廷持股約百分之十,更握有經營管理實權)。伴隨戰後歐陸工商業的復甦重建計畫,龐大資金需求必須從銀行體系獲得滿足,憑藉著卡維高明的交際手腕與靈活的資金調度,在行內很快就繳出了亮眼的營收成績單。在位階不斷爬升之際,也很快就成為總裁身旁唯一的親信,甚至透過安保信銀行本身極為特殊的宗教法人銀行地位,加上義國宗教信仰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長期文化習慣下,一個人慢慢獨攬大局,更以主流銀行家之姿,開始左右了義國的政經脈動!
![]() |
By Boubloub - Own work, CC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47122116 |
雖然義大利憲法未明定「國教」,但毫無疑問,羅馬天主教會為國內第一大宗教團體,即使進入西元二十一世紀的多元開放社會,大約仍有87.8%的義大利人信仰天主教,同時擁有全球最多的堂會……若再計入基督新教或東正教人數,天主的追隨者已超過九成。
上帝的銀行家
「『金融』是一把槍。但『政治』是知道何時扣下扳機。」
看似燦爛艷陽,日光普照的南歐「長靴」下,坐上安保信總經理大位的卡維,當年卻屢屢被爆出私下跟義大利黑手黨(Mafia)、義國極右翼勢力「Loggia P2 / Propaganda Due」有著不尋常的夥伴關係……尤其當安保信銀行出現鉅額外匯交易虧損與不良債券醜聞,導致其他金融同業受牽連而被迫倒閉,而教廷自身財報亦損失超過3000萬美金之際,相對於另一位知名銀行家辛多納(Michele Sindona,後自殺身亡)與黑手黨的勾結正式浮上檯面,幾場法庭訴訟戰幾乎全身而退的卡維,一方無辜又聖潔的人設,另一方卻叱吒黑白兩道的作法,此刻也被各方輿論冠上了「God's Banker」的異色封號!
成立於西元1877年,起初致力在義大利統一運動,隸屬於共濟會(Freemasonry)的祕密結社Loggia P2,被視為是西元二十世紀六零年代南美軍事獨裁政權的武器來源供給者之一,更與流亡他鄉的多位前納粹軍官、美國中情局(CIA)有著曖昧的反共結盟關係,卡維據傳是其重要會員之一。
卡維所指示的各種金融犯罪,事證都已經攤開在檢察官的辦公桌上,「證據確鑿」四個字不再是紙上推敲,可天主的默然無語,教會樞機們的毫不吭聲……信徒們痛哭流涕的告解(Confession)宛若成了某種希臘悲劇似的諷刺。
西元1975年,卡維成為安保信董事會主席(董事長),也獲得了教宗欽命授權,得以「運用」並適時「調整」教廷內部那難以估算之有形或無形資產……不計入藝術品或歷史古蹟,光眼目所及的動產加上不動產,粗估就是新台幣數千億元以上(五十年前的幣值)。是的,相較於台灣,天主教世界的「香油錢」同樣嚇人,而且是更勝一籌。
同時,卡維更積極佈線與遊走灰色地帶,大量涉入不受義國或當地法規管轄的百慕達跟巴拿馬離岸金融交易中心(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作業,為教廷跟頂尖客戶端安排最理想的資產配置與隱匿稅賦。
洗錢?不,這叫全球化下的靈活操作。
他最好小心一點!
「(他)最好小心一點,作一個誠實的人相當危險!」
就在三年後,西元1978年的9月29日,
![]() |
By Clarín Group - Published in Clarín, 27 August 1978.,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0350655 |
甫擔任宗座(教宗)方一個月左右(33天)的若望.保祿一世(Ioannes Paulus I,1912-1978),被發現猝死於臥房中,雖然教廷公布死因是其前一晚突如其來的急性心臟病發,但身為數十億天主教信徒所推崇的「微笑教宗」(Il Papa del sorriso),教會圈開始傳言一個可怕的「真相」,也就是教宗的死,絕不單純……
有人說,教宗死前,正秘密草擬著一份文件。
也有人說,66歲的教宗正值領導壯年,身體健康,還有專屬醫療團隊的照顧,外界也從未對此疑慮過,因此不少媒體懷疑若望.保祿一世可能死於「謀殺」!
此外,教廷火速做出的「不確定性診斷」,以及下令禁止醫療團隊解剖屍體後急忙交辦的大體防腐作業,更讓教宗慘遭親信殺害的謠言一發不可收拾!
西元九世紀間,教宗若望八世(Ioannes PP. VIII)遇害身亡,死因是毒殺;又不到一百年,本篤六世(Benedictus
PP. VI)於西元974年6月被罷黜後,隨即在兩個月內遭政敵下令絞殺。
針對各界質疑,教廷對外指稱依宗座律法,後人不得也不能對過世的教宗解剖,以示對神僕的尊敬,但根據一份流出的權威日記顯示,西元1830年,時任教宗庇護八世(Pius PP. VIII)亡故後,樞機主教團為求查明死因,決定對宗座進行不對外公開的秘密驗屍,結果……居然在肝臟組織發現了致命毒物的殘留證據!
我們繼續回來故事的主線,卡維,教廷上下最仰賴的財務幕僚長,也是警方調查教宗死因時不可能遺漏或疏忽的主要關係人,此時此刻,敏感又詭譎的時機點下,竟然被義大利媒體掌握到其除了跟黑手黨高層長年交好外,透過往來文書、電報或閉門會議,卡維的「摯友」群,包括了檯面上互有聯結的義大利央行、教廷樞機們,還有……跟Loggia P2秘密結社有所關連的美國中情局,以及南美洲幾個打著民主旗號的獨裁軍閥。
又更加駭人聽聞的是,黑白兩道的魚雁往返,佳餚美酒的層峰聚會,彼此間並非追求國際金融或全球政局的穩定,大家的最終目的,秘而不宣的備忘錄裡,正是策畫如何「剷除」或「賜死」當時預備推動教會金流改革的若望.保祿一世!
畢竟,只要教宗一息尚存,簽字批准,諭令一出辦公室後,教廷全面整頓財政的方案付諸實行,天主教教團裡猶如深淵的黑箱帳冊與不法利益(洗錢、販毒、人口販賣、武器走私、政治獻金),甚至是黑手黨高層買通樞機團、滲透教會核心的關係圖都將即刻見光死!
換個說法,
藉著教廷金流無遠弗屆的供輸,還有許多國家律法上對宗教捐獻的禮遇與免稅優惠,部分資金疑似在美國或英國的牽線下,作為支持南美或非洲幾個國家的軍官或武裝團體用以推翻與顛覆親蘇聯社會主義政權專用(包含政變後的維穩經費),此事若對外曝光,勢必一舉撼動整個西方世界所架設的民主假象!這與近年來陸續曝光的《巴拿馬文件》(Panama Papers)相比,根本是不惶多讓!
更離奇,也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是,就在若望.保祿一世的死訊對外公佈時,原本因鉅額營運虧損而陷入倒債危機的安保信銀行,會計總帳竟莫名出現了多筆超過十五億美金的大額不明款項!
這是「後謝」還是「封口」?
詭異至極且無法充分解釋因果下,義大利檢調單位決心對「大掌櫃」卡維展開更加深入的搜索跟調查……
倫敦的Blackfriars
Bridge
「世上最富有的人,是結識眾多最有權勢的朋友之人。」
就在西元1982年6月10日,交友廣闊,也可能「神通廣大」的卡維,在義大利檢調召開偵查公聽會前夕,帶著細軟,以及一本仿冒的護照,在高人指點下,以Gian Roberto Calvini的化名順利離境。從羅馬、威尼斯、蘇黎世,再到倫敦,乘著私人包機,翱翔歐陸天空,成功飛出了「長靴」的牢籠。
方在五日之前,卡維才剛留下一封親筆信,指名交給新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這位幸運躲過兩次暗殺未遂的天主教最高領導人,現時被卡維告知:安保信銀行因為浮濫粗糙的無擔保放款,跟不透明的資金持續移轉海外,已隨時面臨倒閉風險!而銀行資金的缺口大概是40.6億美金(已換算今日通膨幣值),教廷恐怕將承受自二戰以來的最大信仰危機。
人走茶涼?不!故事到此再次出現轉折……
一個星期後,6月17日,當天是星期四。
多日的行蹤不明,也已經遭義國政府發布逃亡消息屆滿一個星期的卡維,隨著警方準備對其發佈最高層級的國際紅色通緝令之際,赫然被人發現,身穿西裝,現身於英國……
龐德街(Bond
Street)的時尚精品店?柯芬園(Covent Garden)劇院旁的茶館雅座?
不!
卡維陳屍在英國倫敦的Blackfriars Bridge底下!衣服裡塞滿磚頭,並帶著大約等值15,000美元的三種不同幣別現金。
「上吊身亡」!是,卡維上吊身亡!
![]() |
By Neptuul - Own work, CC BY-SA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2166518 |
「Blackfriars」,義大利文可以拆解成黑色的兄弟會或修士(frati neri),而義國極右翼勢力「Loggia P2 / Propaganda
Due」的成員們,就是長年以「黑修士」自居。
「上帝的銀行家」死了。
這起著實震驚西方政經圈,更讓天主教信仰圈打了好幾個冷顫的命案,經過英國法醫的初步解剖與相驗後,警方作出認定,卡維是「畏罪自殺」;
但由於命案現場有著太多難以解釋的疑點,Blackfriars Bridge的地理環境更被媒體質疑非卡維身亡的第一現場!故透過更為詳盡的科學蒐證,與來自義大利檢調方面的支援,加上採集各方可靠證據之下,西元1992年時,卡維的「自殺」終於被法院推翻,改認定為「他殺」!
如今,四十多年一轉眼已經過去了,曾經不可一世,但最後卻不幸魂斷異鄉的卡維,他的死,幕後元兇依舊逍遙法外,跟若望.保祿一世的別世有著可怕的巧合。但依據媒體與檢調的推斷,卡維的死,一方面可能是私吞了黑手黨「寄放」在教廷內部的週轉金,又疑似計劃反向敲詐,要脅分潤,結果慘遭黑手黨的處決;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黑手黨擔憂卡維日後為了保命,以求逃過牢獄之災,所以會選在公聽會上承認教廷與黑手黨之間的密切關係,並公布洗錢流程跟資金用途,故買兇殺人,先下手為強,意圖永遠封住卡維的口。
前黑手黨成員,也是後來義國官方掃黑行動的有力證人曾宣稱,受黑手黨所聘僱殺害卡維的兇手,最少有兩名,最多有五名,但其中幾位也在卡維遇害不久後慘遭黑吃黑,同樣死於謀殺。
又,出生於法國,活躍於英國經濟圈的猶太裔億萬富豪戈德史密斯(James Goldsmith,1933 - 1997),長年以近乎不擇手段的商業操作與強勢企業購併惹來不少非議,更是好萊塢經典電影《華爾街》(Wall Street,1987)的原型人物,但他的敏銳與冷酷也與卡維的死畫上了似有若無的等號。
除此之外,當年為了扶植波蘭的團結工聯(Solidarność)組織,也就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家鄉的反共暴力團體,美國中情局攜手教廷,將充沛資金與各種有力設備透過教會送往波國各地,更集結右翼天主教徒、反共左翼人士、民族主義者跟勞動者,在波共(波蘭統一工人黨)頒布戒嚴令後轉身成為地下秘密結社……卡維死前亦擔綱著穿針引線的會計師角色。
你以為的電影?那是「歷史」,毫無疑問。
卡維的生與死,如巨浪般起落,在教會界與銀行圈所扮演的角色更是複雜且神秘,故經典黑幫電影《教父》(The Godfather)第三部中的Frederick Keinszig一角,劇本創作時即是以卡維為藍本。
你以為的電影?那是「歷史」,毫無疑問。
尾聲:
「待人接物不應愛錢;對現狀應知足,因為天主曾親自說過:『我決不離開你,也決不棄捨你。』」
,《希伯來書》第13章第5節,天主教思高繁體譯本。
西元1987年出版,由松本清張老師執筆的長篇小說《霧の会議》,以卡維的神祕死亡為背景(改名為Ricardo Nervi),內容比部屋主人的這篇文章還精彩萬分,推薦給各位讀者。
![]() |
https://www.kinokuniya.co.jp/f/dsg-01-9784334779788 |
「Hi!部屋主人,你應該是歷史宅男或油膩(!)大叔二擇一或兩者兼具吧?請容許我的無禮與無理提問,看過部落格裡的幾位壽星生平後,總覺得沒甚麼亮點或煙花,裡頭雖然有偉大的政治家、才華洋溢的藝術家或音樂家,也有惡名昭彰,罄竹難書的混世魔王,但撇除客觀因素或其他個人喜好之干擾,畢竟都是你我皆知的somebody……真的沒有所謂的偏門或冷門壽星嗎?部屋主人是經營連鎖平價火鍋店,而非高級的特選冰品店嗎?」
卡維,我的答案,希望您會滿意。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berto_Calvi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