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天下,喬治五世(George V,1865 - 1936)

寫在前面:

 

西元1921年,隨著一戰落幕後「巴黎和會」(Paris Peace Conference)各方所取得的共識,為懲罰挑釁承平四海卻嚐到空前敗果的德意志帝國,其大多數的海外殖民地決議交由大英帝國全權託管,也讓當時英國的國旗飄揚在地球近四分之一(聲稱三千四百萬平方公里,今俄羅斯的兩倍)的土地上,更統治了寰宇約四分之一的人口(四億六千萬人),成為「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的國家」……包括天涯海角的南極洲在內,遙望七大洲、五大洋,「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毫無虛假或狂妄之意。

 

可不到十年的光景,「經濟大蕭條」一詞,如寒風淒雨似地襲擊了全球各個角落,英國也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的失業潮與不景氣。伴隨國內債台高築、海外民族主義興起,以及殖民地住民亟欲擺脫長年被英格蘭本土歧視的束縛,最終英國國會於西元1931年間通過《西敏法令》(Statute of Westminster 1931),宣布放棄對加拿大、澳洲、紐芬蘭、愛爾蘭、紐西蘭和南非六個白人自治領在政治上的直接控制。自治領取得能夠與英國平起平坐的同等地位,且英國的立法機構不再享有干涉自治領內部事務的權利,自此以降,「大英帝國體系」,延續近六個世紀的輝煌霸業,有爭議、有榮光、有掠奪、有開發,一步一步慢慢走向黃昏遲暮……

 

他,作為歷史的見證者,努力證明著君主的存在與其象徵意義。

By Luke Fildes - Royal Collection,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9100937


喬治五世(George V1865 - 1936),溫莎王朝(House of Windsor)的開創者,故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的祖父。

 

西元1865年,也就是蘇格蘭長老會馬雅各(James Maxwell)以傳教士跟醫者的雙重身分抵台,於府城(台南)、打狗(高雄)各地傳揚福音,同時亦是美國「南北戰爭」結束的時代,全名為George Frederick Ernest Albert的喬治五世,於63日誕生在倫敦的瑪爾博羅府(Marlborough House)……

By Bain News Service, publisher - This image is availabl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Library of Congress's Prints and Photographs divisionunder the digital ID ggbain.05538.This tag does not indicate the copyright status of the attached work. A normal copyright tag is still required. See Commons:Licensing.,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006682


他是時任威爾斯親王(王儲)愛德華王子(日後的愛德華七世、Edward VII)的次子,與年長17個月的兄長阿爾伯特‧維克托王子(Albert Victor Christian Edward)兩人從小就在家庭教師兼牧師的陪伴下學習各種皇室禮儀與統治學識,還有堅定不移的信仰基礎;

兄長阿爾伯特的照片
By Alexander Bassano -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s collection of photographic negatives,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227790


12歲那年,在父親所主張「入伍是對任何男孩子最好的訓練」思維下,兄弟倆陸續成為海軍學員,並隨著皇家艦隊遠航至澳洲、南非等帝國殖民地,也順道造訪東亞各國……在當年被西方人視為古老神秘國度的日本,喬治王子與明治天皇的皇室會晤也許只是行禮如儀,但16歲的他活脫還是個大男孩,居然就在當地請藝匠為其繪下了紅、藍相交的飛龍紋身呢!

 

調皮?天真?在前往雪梨的航海日誌中,王子更留下了親眼目睹「漂泊的荷蘭人」(Flying Dutchman)……汪洋幽靈船的觀測紀錄呢?呵呵,雙子座嘛!

 

西元1883年,由於不若兄長有繼承王位(第二順位)之責任而必須進入劍橋學院接受更深一層的專業訓練,喬治王子打算一輩子留在海軍服務,希望能以軍官之姿終身報效不列顛……

 

可當時的他,「意外」墜入了情網,愛上了同樣是皇室成員,故英王喬治三世(George III1738 - 1820)的曾外孫「瑪麗郡主」(Mary of Teck)……

 

但是……

 

現實的人生境遇往往比創作小說更為曲折多舛,王子的故事正宛如《少年維特的煩惱》(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s)的英倫翻版:「瑪麗郡主」當年已經名花有主……誰?何人「斗膽」敢跟王子搶佳人?

 

他哥!阿爾伯特‧維克托王子!

 

西元189112月,阿爾伯特‧維克托王子與瑪麗郡主完成隆重、肅穆的訂婚儀式,如無意外,夫妻倆也就是日後的英國「國王」與王后……

 

歷史,我常說,history一詞包含了「story」,正意味著「絕對沒有所謂的絕對」;六個星期之後,一封來自喬治王子的親筆信函,他向祖母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殷切訴說著「沒有任何人能夠超越我們兄弟間的手足之情。」……可墨水未乾之際,兄長卻躲不過世紀末在歐洲大陸造成極度恐慌的流感疫情(俄國流感、Russian flu),28歲的大好青春,英國王位的第二順位接班人,就這樣猝死於流感所引發的肺炎……

 

西元18937月,被封為「約克公爵」(Duke of York),也已經接替兄長進入劍橋修習英國憲法跟德文,加入上議院議政,正式擠身準王位接班人行列的喬治王子,與瑪麗郡主結為連理;

大婚當日合影
By W. & D. Downey - one or more third parties have made copyright claims against Wikimedia Commons in relation to the work from which this is sourced or a purely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thereof. This may be due to recognition of the "sweat of the brow" doctrine, allowing works to be eligible for protection through skill and labour, and not purely by originality as is the c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this website is hosted). These claims may or may not be valid in all jurisdictions.As such, use of this image in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claimant or other countries may be regarded as copyright infringement. Pleas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or more information.,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5071436


隔年6月,他的長子大衛(也就是日後愛德華八世、Edward VIII)出生;再過一年,西元1895年的12月,次子阿爾伯特(喬治六世、George VI)跟著報到。

 

進入西元二十世紀,擔任王儲長達59年(又45天)的愛德華王子,於西元19011月登基為英國國王;從年少時愛惹事的「花花公子」到被群眾推崇為推動區域和平的歐洲著名「大叔」,當時已近花甲之年的愛德華七世,除了延續著母親所打造出的「黃金時代」治世原則,喬治王子也依循著君主立憲制「治國(精神象徵)不治理(干涉國政)」的價值觀,成為優秀的公眾人物跟演說家……

 

作為父王最直接的分身,足跡從南非、紐西蘭、印度到愛爾蘭,他依舊關注著日不落帝國全體子民的福祉。

By Unknown author - http://media.iwm.org.uk/iwm/mediaLib//8/media-8839/large.jpgThis photograph Q 107150 comes from the collections of the Imperial War Museums.,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4260041


九年之後,講義氣、喜好交朋友,在英國各階層都享有好評的愛德華七世榮返天家;喬治王子躍上了國際舞台的最顛峰,44歲登基為王,名號為喬治五世。

 

距離一個世紀前的上一位喬治王,喬治四世(George IV),其生性奢侈、好大喜功,雖贏得「英格蘭第一紳士」的雅號,但怠忽國政、風評甚差……可喬治五世即使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似的處理國務,但仍舊於任期內面臨著諸多新時代無可抗拒的棘手挑戰:

 

一:國會上下議院的對立、紛擾。

二:愛爾蘭的獨立運動。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

四:經濟大蕭條。

彩色合影(1914)
By Jean Desboutin - Royal Collection RCIN 2084644,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41514621


當然,這篇文章不是「部編版」教科書,我不會鉅細靡遺交代國王的運籌帷幄或縝密盤算,但毫無疑問的,他努力在任內推動了:

 

一:通過憲法修正案:

 

喬治五世果斷消除王權與貴族勢力,支持修法《國會法令》(Parliament Act 1911),確保下議院(庶民)主導國政的順利推動,上議院實際上完全喪失了否決撥款法案的任何權力,也無法拒絕公共政策的議案推行。

 

二:英、愛兩方進行對話與初步和談:

 

在喬治五世的斡旋與提點下,雖然愛爾蘭問題沒有馬上獲得圓滿的解決,但會議桌上的激烈爭論遠勝於街道上的火炮對峙,加上俄國又爆發無產階級革命,沙皇體制遭到人民無情推翻,喬治五世建議國會的允諾讓步,「愛爾蘭自由邦」(Saorstát Éireann)的設置,「(可以)實現自由的自由」,稍微減緩了北愛火藥庫的壓力。

 

三:改姓氏溫莎、不惜向表兄宣戰:

 

一戰中力挺法國跟俄國,選擇跟表兄,也就是德皇威廉二世(Wilhelm II)正面交鋒的喬治五世,為了捍衛其固守疆域跟皇室尊嚴,不惜斷絕其三百年來,自喬治一世(George I)血脈裡即流有的德國哥達(Gotha)姓氏,誓言力戰到底,更名為溫莎(Windsor)…採用英國姓氏,就地深耕,更封存王宮酒窖,停止奢華宴會,頻繁視察軍隊,慰問傷員(自己在法國也摔傷過),走訪兵工廠,還將兩位王子送入軍中服役,全島(英倫)一命(不列顛人民),齊心抗敵。

By Leonard Raven-Hill - Raven-Hill, Leonard (1917-06-27). "A Good Riddance". Punch, or the London Charivari 152: p. 422. London: The Office.,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4122237


大英帝國=日不落國(1921)
https://www.bbc.com/historyofthebbc/anniversaries/december/christmas-message


四:親上火線,促成聯合政府:

 

極端不景氣的年代,英國老牌的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內閣垮台,可工黨(Labour Party)氣勢也顯得搖搖欲墜。喬治五世一方面表態自願減少薪餉、樽節開支,同意配給制度,但另一方面也親自號召各黨領導人齊聚一堂,共謀國家前途……即使「國王不得主導國家權力」的觀點已是英國政壇數世紀來不成文的規定,但國王拒絕工黨麥克唐納(James Ramsay MacDonald)的辭呈,鼓勵他籌組聯合政府(與保守黨、自由黨),期盼眾人能一同熬過艱辛、黑暗的時刻,讓英國能全力「拚經濟」,下一代子孫能繼續以身為英國人為榮,這一點,喬治五世已經在歷史上堂堂留名。

 

西元19264月,長孫女伊莉莎白誕生。

 

西元1932年冬季,喬治五世對著英國廣播公司(BBC)的麥克風,向收音機前的千萬人民,進行了英王首次的《聖誕節文告》(Royal Christmas Message):「我現在坐在家裡,向大家發表我內心由衷的祝福。」;


聖誕節文告


三年之後,迎接銀禧年(Silver Jubilee)的他,儼然已是近代西方名君的典範,更是大英帝國上下一致推崇的偉大王者。

 

「我無法理解,畢竟我只是一個很普通的人。」


By Arthur Stockdale Cope - Art UK: entry george-v-237377,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66463024


西元19361月,一生帶些意外,但卻也毫無僥倖地見證帝國極盛時代的喬治五世,放下了長年肉體的病痛,安詳道別世間(有一說是主治醫師給予安樂死),享壽70歲。

 

尾聲:

 

被部分史學家嘲弄為「平淡(凡)無奇」(沒有不敬的意思),幾無花邊韻事、八卦新聞可言的國王,喬治五世一生最鍾愛於賽艇(加上有海軍服役的經驗,故贏得「水手國王」的綽號)跟集郵……長達半個世紀的收藏嗜好,國王不只被列入「卓越集郵家名冊」之首,也是郵票愛好者心中不折不扣的「集郵之王」。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orge_V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lver_Jubilee_of_George_V

 

留言

大家都在看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