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餘生。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風雨交加的滂沱,又一次,見證了人類費盡全力的嘶吼不及上天一口氣的低聲呢喃。餐桌上的伏特加,飲了一半,遙想東坡居士昔日黃州之貶的三年寒暑,雪堂裡的開懷與醉歸,空無一人的當下,半夢、半醉、半醒,世道的喧囂襯托出內心的寂靜,更猶如官場的載沉呼應己身的灑脫……且慢!寄餘生的自在已先,別忘了先生對國家蒼生效命的抱負,縱然抱持著「長恨此身非我有」的出世哲理,但一句「何時忘卻營營」而非「何不忘卻營營」,卻也點出了身而為人的渺小與軟弱。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如此,何「時」才是,而非何「不」。

維基百科檔案照 / NASA

曾經在科普文章裡讀過一則有關人類,或者是地球未來命運的假說:在吾人不蓄意破壞大自然,導致各項資源殆盡的前提下,亦或者是毀滅性的核子戰爭未點燃末日的喪鐘之餘,粗估在距今一萬年後,南極的永凍「冰塞」機制將完全融化,大量冰體水注入海中,此驚天動地的變化會導致全球海平面至少上升三到四公尺!

 

又經過五萬年後,由於月球潮汐力的拉扯影響,地球自轉將逐漸放緩。換句話說,每一天的時間日後都需額外增加一個閏秒,或者修改既有定義,將「一日」改為86,401秒。

 

遙遠的一億年後,若無任何僥倖,地球可能已遭不明小行星體的意外撞擊,其規模等同於昔日白堊紀-古近紀的滅絕事件,而此一歷史性的回歸,「K-Pg滅絕」,用孰悉的白話文陳述,就是「恐龍大滅絕」。

 

到了一億八千萬年後,地球自轉會再次放緩,一日的長度會比現在的計算單位整整多出一個小時。最遲在三億五千萬年後,地球上所有的板塊將再度融合為一個超大陸。又最遲不超過八億年,隨著潮汐加速運動讓月球、地球間漸行漸遠,未來站在地球上將再也看不到日全食的景觀;加上地球表面氣溫迅速升高、二氧化碳含量迅速下降,到時具備飛行能力的動物會擁有較大的生存競爭力!但有更多動物會在適者生存的鐵律下趨向兩極、地底遷移。地球大部分的土地將會變成貧瘠、乾旱,成為一望無際且難以生存的沙漠。

 

最遲在十二億年後,假設某些特殊植物仍可在極端的地表低二氧化碳含量下有辦法進行光合作用,那這將會是地球上植物所能夠存續的最長時間;又根據電腦推算顯示,在此一氣候模型底下,已經沒有任何一種動物能夠耐受得住這樣的高溫,意味著地球的動物將全數滅亡。

 

二十八億年後,地球上僅剩的單細胞生物將完全滅絕。又滅絕前夕,這些生物已在地球上各種相互隔絕的微環境(如高緯度湖泊、洞穴)中長期努力且孤獨地生存著,因為當時的地球表面(包括極地)溫度可能已攀升到420 K(攝氏147°C)之高。

 

估計到了45億年後,地球上的水將蒸發殆盡

 

水蒸氣造成的溫室效應,加之太陽亮度比現時還高出3540%,導致地表溫度快速升高至1,400 K(攝氏1,130°C!又估算至75億年後,水星、金星、地球均會被持續膨脹的太陽所吞噬。在地球被吞沒前,受太陽光球層的影響,月球將落入地球軌道並裂解成碎片,其中大部分會落到已成火海炎山的地球表面。

 

在時間計量已不具任何參考意義下,推算在10的一千次方年時,宇宙將從黑暗紀元步入最終的「熱寂」(Heat death of the Universe,也就是永遠維持熱平衡,進入了死亡的宇宙,或宇宙的死亡。

 

或者是說,連「死亡」一詞,都在宇宙內消逝無蹤。

 

等等,那「萬物之靈」的我們人類呢?打造出諸多創世偉構,開疆無數輝煌盛世與不朽帝國,人定勝天﹐唯我獨尊的人類呢?

 

嗯哼,「人類」大概再一萬年不到就可能從地球上滅絕,也就是科學界的「末日論證」(Doomsday argument)。透過天體物理學家跟哲學家們的推估,人類的歷史有95%的機率會在未來的9120年內宣告終結……

 

未來的未來,其實就是「無常」,現在的現在,其實也是「無常」,過去的過去,當然也是無常,猶如「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正在過去、未來就是現在……過去的心思意念,未來也可能再次沾染塵埃,「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無常,anitya,正是因為無常,才創造了無限可能,但也因為世事無常,連「無常」本身就是「無常」,方能解釋五濁惡世的悲歡離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潛心向佛一如東坡居士者,面臨人生的幽谷,仕途的不順,姑且不論其是否醉而不酲,一句「何時忘卻營營」的莫可奈何,佐以「江海寄餘生」的坦然轉換,一葉小舟是否也跟著他一同飄零在前往儋州(中國海南島)的海上?

達利畫作 維基百科檔案照

哪天,從腐朽的肉體中醒來,忘著曾經不可一世的皮囊,原來人生只不過是一場夢……

 

手機的震動,冷不防地從床頭櫃襲來,原本想碎嘴咒罵個兩聲,但想想今天是颱風假,我的午睡,根本還沒有醒來。

留言

大家都在看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