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Nikola Tesla):寂寞的天神與被遺忘的偉業。
「我不在乎旁人偷走我的想法……我唯一關心的是,這些人始終沒有自己的想法。」
用一句話形容他:「創造一個世紀,不,勾勒一個未來的寂寞天神」:特斯拉(Никола
Тесла / Nikola Tesla,1856.7.10 – 1943.1.7)。
https://wellcomeimages.org/indexplus/obf_images/4c/6e/da5709a57832dbbb048ba4a17fe6.jpgGallery: https://wellcomeimages.org/indexplus/image/M0014782.htmlPhotographer: Dickenson V. AlleyWellcome Collection gallery (2018-03-31): https://wellcomecollection.org/works/zncts6ch, パブリック・ドメイン,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6367226による
曾經在有生之年遭惡意霸凌與漠視,但今日卻被眾人推崇為「創造」,是的,幾乎隻手建構出整個西元二十世紀已將科技藍圖與智能偉業的男人,特斯拉,築起了現代科學發展的骨幹架構,更作為機械工程、電機工程、無線電與交流電技術的先行者,甚至是刻板印象的教科書之外,歷史學者心中如假包換,獨一無二的「發明大王」!
3(人體3D列印機)
誕生於奧地利帝國斯米連(Smiljan,今克羅埃西亞西部小鎮),父親Milutin乃作為東正教神職人員(神父)的特斯拉,據稱求學時期就開始熱衷於艱澀的研發工作,但在家境無法負擔昂貴學費下,大學似乎沒有唸完就被迫離開……
然而,除了潛心學業之外,其可能與生俱來的驚人本事(或恩賜?)亦在此時如魑魅魍魎般纏上了特斯拉……
根據部分未獲證實的史籍或傳記描述,特斯拉能夠像「照相機」或「掃描器」一般,於電光石火間在腦中「拍下」(記憶)書本或資料裡一頁頁的內容,然後加以一陣眩目刺眼的閃光後,宛如天啟神諭,示現出筆墨無法形容的幻覺或異象!更在頭部承受異常劇烈的痛楚與刺激下,得以試著拼湊出那些尚未消逝的靈感碎片,並描繪或敘述此物品(概念)投以實體化後的細節。
這是黑科技的「人體3D列印機」吧?西元二十一世紀第二十五個年頭的現在,吾人應如是說。可特斯拉傳輸的「源頭」呢?誰?誰用藍芽或WIFI傳給他?
說真的,光用幾句話的陳述,實在難以形容特斯拉的「豐功偉業」,即使當時罕為人知。簡單來說,精通八國語言的是他!在無線通訊、電機工程、物理學理論、機器人研發等專業領域內拓展無窮盡可能的人,也是他!對音樂、文學、哲學等也都深入涉獵的,還是他!進一步,對於未來學、幽浮理論、預言學等冷門學識亦略懂一二的,依舊是他。彷若……就是「文藝復興時期」(Renaissance)的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再來。
Y(young man年輕人遇到慣老闆)
但遺憾的是,從西元1884年首次渡海踏上新大陸土地,直到西元1891年7月取得美國國籍,相較於其他異國遊子所憧憬的「美國夢」,特斯拉的境遇卻令人不勝唏噓……
初抵美國後,特斯拉的第一位雇主,雖說因人才難覓而選擇盡力「壓榨」異鄉人的創思,也藉此大幅改良企業內舊有的機器設備,並順利取得龐大利潤與相關的專利權,可週薪當時僅18元美金的特斯拉,不只沒有拿到這位雇主先前所允諾發放的高額研發獎金或分紅,連一個渴望能加薪至25元美金的「小確幸」,竟然都被「慣老闆」斷然拒絕!
「特斯拉啊,你實在不懂我們美國人的幽默!」
,據說老闆當時是這樣答覆有關不加薪的理由。
但歷史的糾結或許異常諷刺,此雇主可絕非區區等閒之輩,更是你我都相當熟悉,名列世界不朽偉人等級的工業巨匠!中學作文經典格言裡「天才的組成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天分!」還是其留下的傳世金句呢。但回頭想想,特斯拉往日的貢獻也該悄悄列入一筆吧?他是佔了雇主百分之四十九的努力呢?還是百分之八十九?咦?
誰?雇主哪位?打賭你會問。正是名利雙收的「發明大王」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
在命運無情又無奈的捉弄下,不若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等在其所屬領域所享受的盛名與地位,特斯拉年輕時所提出的諸多新潮理論和跨世代思維之提案,包括「交流電系統」與「無線能量傳輸方式」等概念,可說是笑聲遠大於掌聲。一來是不被主流媒體重視,二來則被同業或競爭者視為瘋癲、空想且不實際,更批判他妄膽「利用」來自未知宇宙的破壞力。
「我的(電力)系統最終能夠在地球上傳導『可理解的信號,或甚至可能不須使用電線即能傳達到任何距離位置的電力。』」
,西元1893年的電力展示會上,特斯拉與觀眾們的互動。
![]() |
http://www.teslascience.org/archive/descriptions/WP003.htm, パブリック・ドメイン,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467443による |
X(xenophobia,仇外心理)
雖然日子艱苦,諸多計畫因失去金援而紛紛擱置,但特斯拉卻毫不在意自己的財務狀況,而「可敬對手」愛迪生又四處積極推廣「直流電系統」,更公開透過友好媒體貶低交流電(「交流電」是殺人工具),使得特斯拉持續性地債台高築。但身為科學家與異邦人的執著,那難以捉摸的脾氣亦默默對抗著美國因投入戰爭而逐漸興起的仇外氛圍,也讓他的生活重心不是與媒體建立友善的溝通管道,而是繼續投入當時似乎看不見未來的電子或機械研發工作,說什麼也不願賤價出售自己任何的發明權或專利文件,最後…….
By Nikola Tesla - U.S. Patent 1,061,206,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56980
晚年的特斯拉,淪為美國各大電子公司法務人員的俎上肉,重金禮聘的律師團隊以類似詐欺的方式,在專利權法律文件上動手腳,奪去了特斯拉一輩子嘔心瀝血的研究成果。
終曲,
西元1943年1月,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尚未落幕的紐約。特斯拉孤身病逝(有一說是遭納粹所遣特務暗殺)於紐約客酒店(New Yorker Hotel)的客房。
By Spaceboyjosh - Own work, CC BY-SA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12313028
門外的「請勿打擾」,整整兩天沒有取下。
特斯拉職涯所取得的最後一項官方專利申請書:設計草圖裡涉及了一種能夠垂直起飛和降落的雙翼飛機設計。西元2007年6月,美軍「V-22魚鷹式傾斜旋翼機」(Bell Boeing V-22 Osprey)開始服役,投入伊拉克、阿富汗等地,也成為日本陸上自衛隊的一員。
即使美國高等法院後來選擇出面,力挺特斯拉生前所獲得的部分專利權號碼,但隨著執行官仔細清點資產,這位足以跟達文西、牛頓並列科學聖堂之巔的科偉人,身後已無積蓄,且留下了有些遺憾的鉅額債務。
![]() |
By Image of Tesla: Keystone. Rest of cover: TIME Magazine. - TIME Magazine cover, 20 July 1931, Time magazine archive. [1],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8954015 |
特斯拉的名字也在他死後逐漸被世人遺忘。中學生日後翻開理科課本,也只知道「發明大王」是愛迪生,幾無熟識所謂T開頭的科學巨人。
S(sad ending isn`t truly ending)
待半個世紀後的四海承平,伴隨電學理論與各種實用科技的不斷並行進步,原本存在於特斯拉筆下天馬行空的想法,開始獲得了可輸出的證實,更確定其可行性;但也因為他的一生,相對於當代各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或科技業創業者來說顯得黯淡無光,更被刻意忽視過,故特斯拉也被不少歷史學者冠上史上「最悲情科學家」的名號。雖不若四百年前布魯諾(Giordano Bruno)被梵諦岡樞機團下達火刑之處分,但特斯拉一樣長期遭受到政治正確、科學正確的壓力與迫害。
「如果仇恨可以被轉化成電能,這個世界早已輕如鴻毛。」
然而,在翻轉已知史實的另一面,
根據美國部分軍事機構近年來所初步釋出的已解密資料,特斯拉在作為電學研究者的身分之外,其實另一個角色,正是扮演著美國軍方不公開的幕後軍武合作夥伴。其中特斯拉更親自參與了諸多新式武器的開發作業,當年面對軸心國納粹和日本的步步進逼,他還大膽提出了有關「死亡射線」:粒子束武器(particle beam weapon)的進階計畫!
在西元二十世紀八零年代,也就是美蘇冷戰對峙接近末期時,為有效制衡並破壞蘇聯軍方可能潛在的核戰威脅,美國正研議出一套非比尋常的軍事戰略措施,也就是「星戰計畫」(Star Wars Program):戰略防衛先制(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
目標乃建造一座位於外太空的雷射裝置,作為反彈道飛彈系統,使敵軍的核彈或飛行載具在進入大氣層前受到有效性的摧毀,以確保美國領土不受任何威脅……雖然隨著蘇聯瓦解,加上其武器構思造價過於昂貴,且技術缺陷長時間無法突破而遭到擱置,後來也再次經過軍方的大幅修正跟改良。
但據說其武器開發的源頭,正是特斯拉於西元1934年向記者所提出的想法……「能結束一切戰爭的超級防禦型武器」。
回歸歷史主線,在一切不可說、不可議的時空背景下,為了掩蓋白宮橢圓辦公室、國防部高層與特斯拉三方之間的各種機密文件交流,也避免尖端、甚至駭人的殺傷力武器研究計劃曝光,或不幸流入蘇聯或其他極權主義國家之手,所以美國政府在特斯拉逝世後,展開了一次必要的動員,徹底「回收」特斯拉一生全部的手稿、信件和筆記,更全數歸檔造冊,納入國家所有(由政府管理的「外國人財產保管局」建檔),並有意讓特斯拉的偉業淡化,成為一個可能全然失敗的科學家面貌。
先知總是寂寞的,特斯拉,沒有例外。
今日學界為感念特斯拉早年於電磁學的貢獻付出,目前通用的「磁感應強度」(磁通量密度)國際單位制導出單位,已被命名為「特斯拉」(tesla,T),1T即代表1 韋伯之磁通量均勻而垂直地通過 1 平方公尺面積之磁通密度。
舉例而言,醫療院所使用的磁振造影主磁鐵,常為1.5 T及3 T;太陽黑子的磁場強度則為10T。
尾聲:
「讓未來述說真相,以工作成果及成就來評估一個人,『現在』,是屬於他們(其他人)的;但是『未來』,我為它做了許多努力,是屬於我的。」
西元2007年,輝達(NVIDIA)推出一系列名為Tesla的圖形處理器品牌,也是繼GeForce和Quadro之後,旗下第三個圖形處理器商標;
隔年,零百加速不到四秒的Tesla Roadster正式量產,以紀念特斯拉的特斯拉汽車(Tesla Motors,後改稱Tesla, Inc.),亦成為史上首款使用鋰離子電池的全電動型式非限量生產跑車,更是第一部續航里程突破200英里(320公里)的純電動車。
https://www.netcarshow.com/tesla/2017-model_s/#pic-14
西元2024年,在國際政經局勢不穩下,特斯拉電動車全球總銷售量(179萬輛)即使微幅下滑1.1%,但依舊順利超越德國豪華車廠奧迪(Audi)的年度總銷售量(167萬輛,衰退12%;純電車約16.4萬輛),寫下了前所未有的歷史紀錄。
對了,張忠謀先生(Morris Chang,1931 - )剛好也是7月10日長尾巴。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留言
張貼留言